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最近想吃泰國菜

我還沒決定好吃哪家, 但聽說 Lacuz 還不錯, 而且不只士林有, 大安東區也有的樣子.

399 or 450 吃到飽, 兩價位菜色有不同, 想去吃, 但最近吃太多好料所以再怎麼樣也要緩一下..., 那就過年前抽個空去吧!

另外, 初二有人會來我家拜年, 往年的慣例的到後龍去看黑輪伯, 但我們不打算看畢業後就消失的西瓜大王, 歡迎各位長官前來同樂, anyway, 這篇只是說心酸的!

2007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外掛行程 First OffRoad 24.95km

Dst: 25.98km
Av: 13.3km/h(均速)
Mx: 35.5km/h
Tm: 1'52'30

只是無聊亂騎. 用不同的碼表, 不同的紀錄, 不紀錄 Odo.

家中有一台不知何時(近幾年)便存在的 Merida 雙避震下坡車, 3x9 的 27 速, DNM大前叉看起來好威啊!!! 但這台車實際用生理體重計評下來應該有20公斤, 這台車曾陪家中老爹上山下海從家裡騎到永和山水庫(不在永和).

配備其實還不錯, LX前(中)變, LX剎車系統, XT後變(騎起來感覺真的與 我的510A 的 Deore 有差 = =|||)(或許是我那台調的沒人家好), WTB 握把還有一路上都很讓我信任但我總不知道好壞的輪組, 以及讓我舒適騎的 RST 後避震(國產貨表現也很不錯), 車架沒地方鎖水壼架.

我從家裡後方往西濱騎去, 直直經過國道三號來到西濱後, 穿過西濱便走入了海濱, 這邊的發展在這幾年變好多, 一路上經過營造好的步道或公路還有砂石路, 地型可說是變化多端.

我在林道中或快或慢的前進, 這是首次的 offroad 行程, 才發覺了巧克力胎的重要性, 而且體會了, 不管用什麼胎, 遇到了砂地還是只能牽車, 所以直衝海邊的行為是不可能的, 但我還是牽著車來到可以摸到海水的岸邊, 超猛, 而且克服了不少爛路, 心中其實很有成就感!

除了巧克力胎, 這時也知道了碟剎有其功用! 當輪框陷入沙灘時, 只有 disc 才能不傷輪框的依然發揮其功效, 但對都市路況而言這也是多餘, 車子的狀態果然還是要看路程的型態來調整, 這似乎是敗第二台車的好理由.

回程也在林間穿梭, 經過了長青之森、親子之森來到假日之森(不是遊戲名), 接上了假日之森的自行車道, 然後來到了龍鳳漁港, 路上海釣的人很多, 是幅不同都市騎乘的港灣風景圖, 我竟是在這樣子的環境下成長的.

yahoo mail talk

在家裡, 剛才經過正在使用電腦老爹的身邊, 才看到他填完露天拍賣資料, 然後轉到yahoo mail上, 結果竟是在聊天, 瞄了一下我便離開.

原來 yahoo 新版 mail 也推出了類似 gmail 的 gtalk 功能? 自行簡稱 ytalk.

不過早上試用了一下, yahoo 新版 mail 速度超慢 = =||||

ytalk 的介面不同 gtalk 而是採用有點像漫畫式對話框的樣子, 但我這邊沒有圖可以PO.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挑戰指南宮 失敗 13.91km

Dst: 13.91km
Mx: 49.4km/h
Odo: 128.7km

是的, 才牽車沒多久又騎不到200km的我不知死活的指南了宮, 結果是預料外的失敗.

從萬寧街出發二十分鐘左右來到政大, 其實我今天本來也只是想來這裡晃晃看看咩仔什麼的, 但在地平線的遠方(雖然天太黑+路上閃光太多看不見)似乎出現了一幅歡迎來挑戰的畫面, 所以我衝了.

從政大大門出發到最後停下來的地方只十分鐘的時間, 我經歷了萬美街二段後的再次地獄, 但這次因為學乖了不少方法所以事後的驚恐已不若先前那樣讓我軟腳了, 可是這還是一段難度很高的路程(對我來說).

一路上坡自是沒有話講也沒空講話, 我經過上次放棄的山点水社區, 然後雙腳不停的踩踏向上, 依指示往指南宮的方向前去, 走上了政大一街, 經過二街, 然後看到一個好像叫水景公園的地方休息, 再上就接上萬壽街了, 說起來很短, 地圖上看起來也不長的一段路, 但真的好苦, 停下來休息時雙腳有硬了又軟的感覺, 大腿爆炸的一次比一次厲害. 休息五分鐘後返程.

回到萬寧查地圖才發覺原來才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 有人說騎公路車可以二十多分上貓空, 看來這世上的勇腳阿伯真的很多.

下坡則又是一陣爽快, 不過騎單車沒戴安全帽實在太危險, 剎車傳出一陣陣的吱吱叫聲響提醒我阿宏的故事, 我膽却了卻也十分應該.

回程時已無力再走萬美街, 我重走了一次軍功路, 才發覺這真的輕鬆許多, 世界很大, 坡度總是一再出現高峰, 速人們加油!!

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第一個地獄 10.73km

Dst: 10.70 km
Mx: 48.8 km/h
Odo: 114.8 km

今晚是大病初愈+傷後復出的首次夜騎.

萬寧沒人在, 我在用完餐之後把買來的下叉保護套裝上, 考慮著該不該出門, 因為還有許多未完成的雜事要做, 後來在寫完了這幾天的日記後有頓悟, 所以我在思索了很久之後還是決定出門小騎一段來回一小時的路程.

從萬寧街接萬美路(還是街?)二段是一大段瘋狂的下坡, 飆出了本日最高的 48.8km/h 而且我有鎖前叉, 速度稍減, 有機會再來試看看沒鎖前叉會破表到多少. 只是沒想到的這爽快下坡後來會造成我某程度上的障礙.

我沿著興隆路走到一段然後接上了羅斯福路便回程, 原路來到萬美街(路?)二段與辛亥路交叉路口, 走原路上山想回萬寧街, 終於我遇到了出道以來的第一個地獄: 不知多長的大上坡.

或許只是短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 但在這樣子不斷爬升而沒有平地當緩衝的路程上, 幾次我都快放棄, 這已不是軍功路那種上坡規模, 軍功路在這個時候騎起來應該像平地一樣, 還能邊騎邊看景兼喝水, 不誇張, 但我知道或許是因為我虛啦!
上坡角度大概是20幾度吧! 我沒概念, 但就是開車要二檔才能上, 或是機車也只有30不到的速度, 我盡力讓自己的速度不掉到10以下, 非常.... 困難 = =||| 最後則是在7~9之間徘徊, 而且遇到30度的坡(應該有)我只能用我微微顫抖的雙腳邊抽車邊咒罵, 這樣子過了幾分鐘已喘的像條狗.

辛苦有代價, 看到平地的一剎那, 我幾乎掉下了英雄淚, 而且我領悟了一個騎車抽車上坡的潛在, 抽兩下就休息到車將停, 也就是 左腳一下右腳一下, 然後頓一秒再重複動作, 這樣子應該是什麼坡都難不倒了! 應該啦! 太長的不保證!

回到住處後只有一種感覺: 騎平地真是太幸福了. 還有另一種硬起來的感覺 Orz.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初試通勤路線來回兼破百 31.43 km

Dst: 31.43km
Mx: 48.7km/h
Odo: 104.1km

今天破百了.

下了班用完101家便當店的便當, 一樣的排骨和差不多相同的配菜, 休息並準備一下後我在PM8:30出發, 從公司到板橋由 papago 上查得大概 15km, 心中想著應該能辦到, 上次的 41km 都在無意中達成了(雖然是河濱的 easy 路線版).

騎跟機車通勤同樣的路線我經過大安森林公園, 師大, 過古亭後轉三元街接西藏路然後上光復橋, 再一路駛入板橋然後經過後站地區接上了縣民大道最後是南雅南路到宿舍門口, 到宿舍時碼表上顯示著 15.87km.

到宿舍拿了一下東西我便出發回程.

回程是相同的路線, 但我走了不少人行道, 還在古亭與師大間的路口切入人行道時差點被後方衝來的機車由右邊撞上, 我的前輪擦到了它的車牌, 它大概以.... 60km/h 的速度經過, 真的有擦到, 嚇的我尿都差點忍不住, 大家都要小心, 所謂的隱型車道好像真的沒有用, 有劃線都不見得有人遵守了.
anyway, 我沒事, 但心中咒罵了千萬次X.

這次的來回雖然還是沒有超越那天的紀錄, 但我覺得比那天累的多, 因為路口紅燈多, 跟機車一樣加速又減速, 人家是馬力, 我是人力, 不可同路而語, 但總會在前方的路口遇到剛才呼嘯而過的機車騎士.

台北的空氣真的不好, 但目前我找不到更好的通勤路線, 更何況在公司附近也找不到可以寄車子的地方, 這行動還是假日來玩玩就好, 也不用像今天為了測時間這麼趕.

由公司到板橋大概四十幾分, 由板橋到公司則是五十幾分, 因為從板橋一路過來上坡不少. 平地可以跟騎機車買菜的阿婆一較高下, 但一遇到上坡就整個兒虛掉.

騎機車的話大概都各減十分鐘, 單車通勤好像真的可以, 但到公司這段路只有冬天能騎吧, 流了一堆汗, 夏天我則是不敢想.

恭賀自己今天破百了, 接下來是五百和一千, 加油!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木柵河濱騎車趣偷跑之很瞎的一段路 16.37 KM

出發前 odo(總里程): 55.20 KM.
回來後 odo: 72.6 KM.

MAX(最高速): 44.6 km/h. dst(里程): 16.83 km.

記錄完畢.

依然沒圖, 因為出門前才發覺車上沒地方放相機, 想到路上總是很顛跛, 所以我不想把它放在車墊包內當跳蛋, 手機也換上爛一點的, 所以沒照相, 請見諒.

看到晚上天氣不錯, 地也乾了一大半, 二話不說在用完晚餐後出發, 昨天只到橋頭, 今天總算很快速的到達木柵河濱公園, 但我已經被大盤搞的大腿痠(真是虛), 進入河濱公園後竟然... 沒人, 天氣很好呀, 怎麼回事會沒人. 地板的狀況時好時壞, 不時有些水漬在地板上, 這時衝過去一定比昨晚還慘的夾帶泥水, 所以我只好一下快一下慢的前進.

過不多久經過停車場, 有不少準備車震的車停在一邊, 椅子上也有不知身份的人在放閃光, 氣到我想拿石頭丟它們(校園追追追之X男女!?), 不只停車場, 只要有燈光有椅子, 就有閃光, 害我一路上常常看不清前方, 還好沒出事.

騎著騎著不知怎地我騎到了政大 = =|| 過政大本想進去晃一晃, 但看到這時一堆學生下課使我有點感傷(!?), 我路過了政大後直奔後方的... 貓空, 對! 就是貓空, 想說反正來了, 衝一下看看, 下次還可以衝指南宮, 那就可以在某顆大石上留下與小綠號到此一遊的足跡, 結果呢? 當然沒這麼簡單, 我只到 山點水 就放棄了向上攻的想法, 原因是時間(真的是時間, 不是虛不虛的問題, 真的!!).

一路下滑過了政大 萬壽橋, 右轉木柵路後左轉萬芳路經過萬芳社區回到萬寧, 我突然領悟了牛角的功用, 它真不虧是三大省力配備之一(我掰的啦), 只在上坡時才能發揮它功效, 因為: 抽車. 不是趴炮. 真的叫抽車(唸汽車的車).

抽車就是一種所謂站著騎的動作, 這是高難度技巧, 大家要多多學習.
抽車時利用牛角的方法是: 抓著它用力抽用力抽, 車子會在這時左搖右擺, 但前進的方向卻不會劃出蛇行而是一直線, 這才是最高境界, 各位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 我一定知而不言言而不盡.

回來之後比昨天累, 出發沒多久時也比昨天累, 虛虛的一天過去了.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雨騎週六前置行程 11.30 KM

到萬寧阿班家用過便當後突然沒事做了, 這陣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 總是覺得忙就對了. 阿班今天上課不在, 我看向窗外好像沒雨, 衝吧!

在公司時有上公司論壇看了一下 Lesley 大大公佈的週六行程, 心想反正剛好人車都在附近, 就去看看吧!

所以我準備好工具與內胎就出發了(混, 沒帶打氣筒準備這些有個屁用!), 還裝了一整瓶水(最後只喝了兩三口).

從萬寧街出發往萬美街向上又向下的騎去, 一開始的小上坡就讓我感覺差不多可以回家的運動量(很虛), 向下經過了公務人員什麼鬼訓練還集訓所的地方我回到萬利街, 再往下就接上了木柵路, 往木柵交流道的方向騎去, 最後看到橋頭後我就回程了; 回程從頭橋到軍功路口都很OK, 上軍功路才知道什麼叫做虛到最高點心中有噓噓, 然後回到萬寧.

這段路程沒達到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木柵河濱道. 到橋頭就回頭. 全程大概... 11.30 KM, 最高時速 23.3KM/H. 花了一個多小時 = =|||.
為什麼呢? 因為下雨, 車子沒檔泥板, 很自然的我在辛苦了很久的上坡後無法享受到下坡的快感, 一路上幾乎都以 15KM/H 上下的速度前進(上坡除外). 不希望回家後看到背部過頭到前面的雙向分線, 結果減速的效果還不錯, 只有幾滴. 也因為這個原因, 今天沒有騎出什麼太驚人的數字, 不過有運動真的有差喔! 突然變冷了許多的今天我回到家中卻滿身熱烘烘很舒服.

下雨天還是很不適合騎車的, 擔心雨水又擔心視線不良被撞到(我有尾燈, 而且這次它沒跳車), 擔心雨水與砂石混在一起使車子打滑, 反正就是一堆擔心, 最重要的是.... 為了減速所以今天的下坡跟上坡一樣虛到我嘔.

軍功路的上坡很有趣,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 (Y).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騎到昏天暗地的河濱夜行 41.97KM

預告同場加映: 心事重重相見恨晚之首騎一刀未剪.

下班時間較平常提早了約十分鐘左右, 回到住處準備出發前接到來電催促, 車友小黃人車俱在公館且去了景美一趟.
出發前沒想過這真正的第一次會這騎這麼長 久.

前幾日就在家裡調整過剎車與變速系統, 但變系一直沒搞定, 只是調到可以用的地步而已, 果不其然這天出門就遇到了一些狀況(還有狀況外的車燈跳車事件).

隨便穿了一件長褲與上衣再加綿質襯衫, 特別準備的水瓶因為大小的關係派不上用場, 我出門了, 雖不能稱壯遊但這次可是真正的首騎.

我從萬寧街一路下滑經過了莊敬隧道在六張黎前左轉進入了與基隆路平行的小路, 此時飆出了本日最高時速: 49.5km/h
一路很順暢的到達了公館.

會合後直接由公館河濱向大稻埕出發, 一路上我的尾燈跳車不斷, 後來索興將它掛在我自己的尾椎上, 就再也不會在行進的過程中跳車了, 本來我擔心的是頭燈跳車, 但它很不給面子的倒一次都沒跳.

河濱公園真是台北人下班後的好去處, 不僅地大, 方便的措施也不少, 有球場也有照明, 但這天的人不那麼多, 人不多, 但車不少, 一路上遇到的不知名車友超多, 多到我覺得有點誇張, 原來單車瘋真的蔓延了全台不為過, 有機會各位抽空晚上去一趟就知道(晚上的河濱公園也是很適合約會的地方, 只是有點小危險).

由公館到大稻埕的距離大約16點多公里, 但我這天還"順道"去了一下永和再繞回萬寧社區, 所以總距離在碼錶上顯示為 41.97km personal new record.



加映:

週五(11/9)晚上七點多牽到車之後我直奔南港, 把車子放在某公務辦公室, 等著車來把我載走回竹南, 也在等車的過程中首次自行拆解單車前後輪, 原來真比想像中簡單, 但不研究還是不行, 剎車器要先拆開輪子才會掉下來.

後來, 沒想到在拆了前後輪之後只剩車架(與龍頭)的情況下還是進不了假馬自達的後車箱, 那我的車、我的王國便只好放在這個不甚安全的地方過完一整個週末了, OMG.

擔著心過了一天兩夜, 我在上台北後隔天馬不停蹄的衝到了原處, 總算在吃過飯逛完(!?)Costco後如願以償的騎上了我的小綠號(銀綠黑色), 進行了可說首騎的夜騎, 連夜騎也是首騎, 最近流行繞口令.

順著信義路轉松X路來到不知名小巷, 後來經過北醫, 然後到達和平東路六張黎處, 我與車友小黃道別後衝上了也是首次而且很讓人覺得幹的長上坡往萬寧社區上去.
上坡真是騎到我大腿快爆炸, 心跳至少一百二, 但我沒放棄的下車牽車, 硬是以比用走更慢的速度完成了這個突如其來的首騎+夜騎, 此次距離 9.76km, 最高時速: 25km/h 最低依稀記得應該是 4.xx km/h.


到目前為止其實我輕輕鬆鬆(!?)的破 50km 總里程了. 接下來就是破百之行, 還有騎到破胎之時. 夜巡者出發!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Like.a.Dragon.2007-人中之龍

2007/10/27 Like.a.Dragon.2007-人中之龍

看完之後只有: 真是部爛戲.

遊戲寫的這麼好的一個作品卻在改編成電影完全失去了該有的味道, 不如把遊戲中的動畫都湊在一起剪一剪成電影可能還好一點.

這個遊戲放出要拍電影時我心中想到一個自己覺得適合的人選: 堤 真一. 讓他來演應該更有味道, 只是堤桑年紀不小了, 可能沒有這麼有爆點的肌肉可以賣. 但但, 若這樣的劇情與拍攝手法來看, 他來演也是部削名聲的戲, 金害.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Knocked.Up.2006-好孕臨門

Knocked.Up.2006-好孕臨門

一開始我又誤會了, 以為本片會是愛情喜劇, 但就像 Holiday.2007 一樣, 大家都是以嘿咻來開頭, 但本片的男女主角比較慘, 第一次上路就中標, 然後開始了所謂的好孕臨門.

台灣的片名譯的很好聽, 但不合片中所要表達的意境, 其實我一直以為有人會因為懷孕而飛黃騰達, 但結果不是.
其中是有幾個笑點還不錯, 我大笑了但不夠多, 所以不覺得本片在喜劇上的表現有多好, 或許是因為太多黑話我聽不懂, 只能給個及格分數.

不過, 在我看過的婚後男女關係中, 本片表達的還蠻精準的.

Unfair.The.Movie.2007-非關正義

Unfair.The.Movie.2007-非關正義

從去年看過電視版就期待電影版出現到現在終於看到. 當初看電視劇就覺得該拍成電影, 但那時想的是把整部電視劇濃縮成電影版的情節, 沒想到又是一則 SP 的劇情, 以這種做法倒不如只花少點錢拍成 SP2 就好, 省的我看不到想看的電影.

其實有點糟啦, 日本人可能還是比較適合拍愛情小品, 這種需要大場面的大製作劇情上真的破綻百出且欠缺說服力.

然後呢! 筱原涼子的表現沒進步, 椎名桔平的角色定位還OK, 江口洋介就有點模糊了, 筱原的動作也是讓我覺得很不適合演出動作派刑警, 比較適合在電視劇裡的形象, 推推理猜猜犯人就好, 別拿槍跑來跑去.

這部作品評價似乎也真的很不高, 大概只有我這種看過電視劇而又期待電影的人會去看吧! 我都覺得不值得了哩. 老套的犯罪手法與劇情安排, 整部片看不到任何新意.
導演與改編者都不甚佳.

War.R5.2007-玩命對戰

War.R5.2007-玩命對戰

我看的是謎版. 翻譯質量很差.

還好本人日文與英文聽力在這個時候有點幫忙, 可以"猜"一下劇情, 也還好沒字幕時的劇情都不重要, 所以大概知道這部片在演什麼, 但在最最後的一句話又打亂了我的原本以為.
劇情很複雜, 好人壞人分不清, 看到一半正覺得導演導的差, 後來才發覺演員也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查一下得知導演是 Phillip G. Atwell, 我不認識. 總而言之本片重點在復仇, 而我一直到最後才看出來, 頭殼不太好.

動作場面不少, 但還是少了點武打的味道, 連最後的仇殺我都覺得不好看, 其它小片段也已經沒啥印象了, 我才剛看完耶, 小糟.

片中很多東方臉孔, 其實在好萊塢看到東方人已不再讓我覺得突兀了, 只是 Jet Lee 每次都演會打架的壞人或殺手, 不然就是警察, 看久了真覺得他的戲路好像就定型了, 期待他超脫這個輪迴.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Die.Hard.4.0.2007-終極警探4.0

2007/09/15 Die.Hard.4.0.2007-終極警探4.0

系列第四彈.

其實在看本片時我很訝異, 離前作一算竟己十二年, 小妹也長大了.
當然英雄是孤獨的, 連家人對他也不例外, 整天在外面賣命實在很難讓人接受. 這在前作中就有提及, 但有點無緣無故, 反正觀眾買票進場也不是為了看老布談情說愛.

一別十二年, 老布身手沒進步, 當然也是因為他老了啦! 我是覺得在他的打鬥動作設定上, 以現今世界的潮流是可以找個香港人來擔當, 主角每次都是靠槍和牆來打敗敵人, 不若 Maggie Q 那麼炫麗, 連掛掉時也很特別.

大概從前作開始, 老布的警探動作變的成熟, 拿槍是槍, 不再是水槍了, 猶記得第一彈時他的動作怎麼看怎麼搞笑. 演技一流但動作生澀.

世 界真的變了, 前作 1995 年時網路還不那麼發達, 但本作中的網路世界也進步的太厲害了, 我看到了很炫的世界, 但也覺得很扯就是了, 當這個世界中的任何東西(對, 任何), 都接上網路後, 人們本身擁有的東西真的只是一堆數字, 討探這個問題的作品在 2000 年以後多了很多, 詳談的話不要找我, 可以找丫鬼.

搭配的被保護人讓我想起了赤色追緝令, 但我還沒看.

本來我以為被保護人會完全發揮的淋漓盡致, 不過他只有小試身手, 演老布女兒的那女生好面熟啊.

還是一樣, 壞人死光光.

比較起來 Bad Boy 也是死光光, 但總至少在壞人還沒做最後掙扎前不會下手, 有一種要點醒對方的味道在, 可是 Die Hard 系列真的是二話不說就開槍, 反而是壞人總在能開槍時三言兩語道不盡.


Die.Hard.3.1995-終極警探3-紐約大劫案

2007/09/15 Die.Hard.3.1995-終極警探3-紐約大劫案

系列第三彈.

Samuel L. Jackson 為黑人演員的代表, 本作中很有得發揮, 雖然他只是個好心的路人.

這 部片可能是全系列表現最好的一部, 劇情安排的很緊湊而落了俗套卻還是讓人大呼過癮, 也開始玩起心理戰, 壞人在片面上的表現平凡, 但私底下還是有別的發展, 有點出人意表, 但總歸一句大家都是為了錢, 只有我們的英雄為的是正義, 帶有太多的暴力, 對部份人來說這種完全的以暴抑暴可能是一種快感吧!

不過, 壞人一開始在出場的感覺很直接的讓我想到了 Speed 中的 Anthony Hopkins 雷同, 快一模一樣了哩, 感覺蠻讚的.
跟 Speed 相同都是頭到尾無冷場的動作片, 而且它們很流行最最後來一段反高潮, 只是本作的這部作小失敗.

一樣, 壞人死光光.


Die.Hard.2.1990-終極警探2


2007/09/15 Die.Hard.2.1990-終極警探2

系列第二彈.

它的表現是全系列最差的一部, 時隔兩年在劇情方面沒進步, 一樣是出門, 遇怪, 打怪, 抱在一起結束.

不過從畫面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拍攝手法的進步, 不再有第一集的人在講話可是總背對著攝影機, 不是手法使然, 是一整個不對勁.
或許是導演不同的差異.

在導演運鏡的同時, 我們不會再看到前作中出現的圓型光暈, 進入了九O年代, 連攝影鏡頭都變好了.
以前動作電影中的 FBI 超不專業, 連裝備都差壞人一大截, 警長的表現也是好笑到爆, 反正就是算準了本系列作品是 Bruce Willis 的招牌, L.A. 只要靠他一個就對了.

電影中的黑人很多, 但戲份完全不是他們的事, 只要露臉就對了. 壞人還是死光光.

Die.Hard.1988-終極警探

2007/09/15 Die.Hard.1988-終極警探

系列第一彈.

動作片的基礎, 這個年代的作品現今看起來真的有很多漏洞, 但可以想像在當時所造成的風靡, 影響力可見一斑.
當然劇情逃不脫好人偶然遇到壞人, 然後獨自完成所以破關動作, 所以劇情上不值一提.

本著朝聖的心態看完它, 八O年代的動作電影還真的是沒話講的難以接受.

但從本作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美式的動作片都帶有著一種 Cow Boy 精神, 在我眼裡來看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加上草菅人命.
而且很失敗的地方是只要是壞人, 一定得死.

本作在 IMDB 中得到的評價是全系列最高, 8.X 分很不簡單, 或許在現今人們眼前有加上了回憶成份吧! 回憶總是美好.

給我評只能勉強及格.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Blood.Brothers.2007.CN-天堂口

今天看的一部, 在下班前就決定好的片.

它的表現就像 門徒 給我的感覺, 不過兩者比較之下我反而覺得 門徒 好看多了, 當初一直跟丫鬼說超難看.

最近這兩部在台廣告打的很兇, 但在觀影後給我的感覺都一樣還真是有點說不過去.

"天" 片有點像喋血雙雄.

時間拉回到五O年代, 畫面處理上是沒啥破碇, 可是在劇情與動作設定上還是比不起 John Woo 以前的作品那麼讓人感到暢快, 我甚至覺得這劇情沒有拍出它能感動人的地方, 只是在最後大家殺成一片時覺得草菅人命讓人不適的想落淚. 不過這部片他只是監制, 不是導演.

兩岸三地的一線男星都出現了, 台灣派出了 張震 與 楊祐寧, 不過我還是覺得張震的演技讓我看不出哪裡好, 他的聲音不適合太多角色了, 殺手也是! 倒是楊還不錯, 而 吳彥祖 則反倒讓我覺得略帶生澀, 這到底怎麼回事?

還有的是, 場面不夠大, 好像在幾個攝影棚內就搞定了, 我要的是大陸有名的 數大便是美 啊~~~

其實以這樣的陣容, 我看只要再加幾個老面孔和笑料就可以改拍賀歲片了.

Bad.Boy.2.2003-絕地戰警2

2007-08-30 Bad.Boy.2.2003-絕地戰警2

當初看時一知半解的結束了, 後來好像在快轉模式下再看過一遍, 還有一次可能在電視電影台掃到, 但我不覺得它是部好作品, 但今天看完之後覺得比起剛才提到的前一部, 這第二集表現的可真是好.

在當時的飛車追逐戰中我就看到了令人驚訝的好的片段, 但也看到了電腦動畫的痕跡, 這讓我想起了前陣子很火熱的 Transformer, 真是太讓人熱血沸騰了!

劇情銜接也進步了許多, 是個有成長的導演, 不過要我說出誰沒成長倒還比較能考倒我, 啊, John Woo 算不算?

雖然總跳脫不了以暴制暴的劇情, 而且真的很沒必要這樣, 不過本作總是在此類型動作片中立下典範.

最後一段反高潮來的很快, 我想起了 True Lies 的那段, 也是十分精采更勝前一段.

不過, 兩部片都是以黑鬼為主角, 尤其系列第二作的本作更是從頭黑到腳, 但 Martine Lawrence 一樣好笑又話多到跟 Eddie Murphy 一樣, 卻不會讓我覺得反感, 只是多少覺得他很可憐沒帥戲, 但在本作中他成功了!

劇中對白有段很棒, M.L. 在看到 W.S. 穿的帥氣出任務時說的, 節錄如下:

M.L.: Are you a model or a cap?
W.S.: Hey man, I like lookin' good, that's all.
M.L.: For whom?
W.S.: Hey man, don't hate the player, hate the GAME.
M.L.: Hate the tailor.
我才想起有人那時候一直提到 hate the tailor 是怎麼回事.

這是我第二次完整看完這部片, 其實還蠻值得的.

Bad.Boys.1995-絕地戰警

2007-08-29 Bad.Boys.1995-絕地戰警

Michael Bay 在 1995 年的作品, 現在看起來真的發覺他這幾年進步好多. 像 The Rock 就是他在改頭換面後的一部傑作.

2003 年那時還身為大學生身份的我好不容易從謎樣的地方拿到的第二部作品, 當時的翻譯品質太差以至於我一直對劇中的很多地方都不甚了解, 但有幾段對白很明顯的笑點來自本作, 所以當時我笑不出來真是情有可原.

今時前日總算看到這部片, 但它實在是差強人意的徹底, 首先是大場面, 但處理的不好, 我又想起了成龍拍的火爆(有火有爆)場面, 都是失敗. 不過西方導演還是掌握到了大場面的要訣, 快 狠 準.

演員方面嘛, Will Simth 扮帥, 但當時的他可能還不太有名, 所以看不出哪裡帥, 我只覺得怎麼看怎麼好笑. Martine Lawrence 則不像現時今日的他那麼胖, 瘦多了, 喜感依舊, 扮醜和話多.

至於劇情方面真的是爛到吐血的純粹, 有太多不知為何的轉變.

總歸一句是: 以暴抑暴的美式暴力美學.